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學習方法與實踐 > 只要你愿意,路有很多條

只要你愿意,路有很多條

——
作者: 時間:2007-08-03 來源: 收藏

   【按】這是《長江商報》對我的采訪文章,感謝姚德春、孫莎兩位記者。

    國際知名的語音識別技術專家。曾就讀于卡內基梅隆大學,獲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后擔任副教授;在美國蘋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該公司多媒體部門;曾擔任 SGI公司的多媒體軟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總裁;1998年7月加盟微軟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2000年升任公司副總裁,調回總部負責自然界面部?,F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

  工作之余,非常關心中國青年的成長,致力于幫助他們成為國際化的人才,他寫的多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在廣大學子中間廣為流傳。

  我們都渴望成功。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殊原因,在高考的關口,沒有把握機會,失去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然而,失去一條道路,并不意味著失去了成功的希望。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還有更多條通往成功的路等著我們去開拓。

  日前,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博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對落榜生說:只要你愿意,路有很多條。

  【關于學習】

  必須志在必得地完全投入

  記者:您的事業(yè)一帆風順,求學之路也是這樣嗎?

  李開復:剛上大學時,我進了法律系,因為我天真地認為,自己有很高的政治天賦,我覺得自己將來一定要做一位律師或一位政治家。不料,情形完全不像我想的那樣。我在專業(yè)課上提不起精神,成績也不好。最終,我決定放棄政治和法律專業(yè)的學習。幸運的是,學校允許學生轉系,而且,我當時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最愛——計算機科學。我并沒有為自己花費了一年的時間而懊悔。我認識到,那不是我想從事的事業(yè),我沒有在那里用掉我的半生甚至畢生的時間才是我的幸運。

  記者: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現在多數家長、學生仍把高考看成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您怎樣看待這一情況?

  李開復: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你愿意,路有很多條,自考、出國、民辦學校都是不錯的選擇。實際的選擇,一方面要看你的志愿、決心、耐心和經濟狀況。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天賦和考上好學校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決定讀書,你必須下定決心,志在必得地完全投入。

  假如你不想繼續(xù)讀書,可能更好的出路是培養(yǎng)技術方面的能力以便找份工作。當然,那樣你就要接受文憑的缺位對你事業(yè)上的局限。

  【關于討厭看書】

  須養(yǎng)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

  記者:有的落榜生很聰明,就是討厭看書,有的人甚至一看到書就頭疼,您對此怎么看?

  李開復:不要認為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在瑞士,很多人最向往的工作是做一個鐘表匠。其實,任何一個社會,需要的博士、科學家、律師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的才華和興趣是做一個“技工”型的工作,也許不要強求高考更合適。

  但是,如果你只是學習方面的障礙,那么你應該理解無論動手能力再強,實踐能力再強,也要通過書本汲取他人的智慧。導致看書頭疼的原因有很多。你選的專業(yè)對不對你的胃口?還是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想你應該找出不能集中精力看書的原因,這是幫助你恢復自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記者:怎么才能克服討厭看書這個頑癥呢?

  李開復: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否吃苦付出代價去實現這個理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專心投入讀書,就必須接受目前以及將來的現實。想成功就必須養(yǎng)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據我所知,大部分成功者無論是什么學歷出身,都必然是喜歡讀書愛思考的??朔@個頑癥,我覺得關鍵還在于要學會如何把握和控制自己。

  【關于三流學?!?BR _extended="true">
  一個人的成敗不是看學校

  記者:除了落榜,我們更多的學生進入了二流、三流的學校學習,進入這些學校學習的學生出路是不是窄了許多?

  李開復:一個人的成敗更多的是看自己,而不是看學校??催^《成長》一書的同學都知道,中國25年前最好的學校里最好的少年班出了一個張亞勤,但是也同樣出了許多后來默默無聞的學生。一個優(yōu)秀、努力、自覺的學生,進了最頂尖的學校,他能達到“最好的自己”的成功率也許是90%,進了一個不錯的學校,他的成功率也許是85%,而進入一所二流學校,他也有70%的成功率。而一個墮落的學生,進了任何的學校,他的成功率都是0%。當年我申請大學時, “頂尖”的哈佛、斯坦福都沒有收我,而我進了“不錯”的哥倫比亞大學。然而我沒有選擇墮落,我把握了我85%的機會。希望更多的學生也能夠把握住他們的機會,發(fā)揮自己的潛力,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墮落的人。

  【關于培養(yǎng)自信】

  首先不要小看自己

  記者:對于落榜生,會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壓力,他們該如何調整心態(tài),從落榜的陰影走出來?

  李開復:中國學生的父母普遍期望值很高。落榜后,很多學生沮喪地認為對不起父母。但我們應該看到,對學校教育并不適應的人的確有很多。“差生”中有的心靈手巧,有的具備稀罕的天賦,有的要等到工作后才像雕琢完畢的璞玉一樣光彩照人。

  記者:自信心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高考失利給予考生最大的打擊可能就是自信,你是如何培養(yǎng)自信?

  李開復: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有句古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fā)揮。

  我記得我11歲剛到美國時,課堂上一句英語都聽不懂,有一次老師問“1/7換算成小數等于幾?”我雖然不懂英文,但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并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不會“背書”的美國老師詫異地認為我是個“數學天才”,并送我去參加數學競賽,鼓勵我加入數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學。

  老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自信。我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學的天分。這時,我特別想把英文學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提高了我的自信,也幫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培養(yǎng)自信,首先不要小看自己,從成功里獲得自信,從失敗里增加自覺。

  【關于自己】

  希望更多人走向成功

  記者:2005年,您給中國學生寫出了第一封信,到現在,您已經是寫第七封信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這件事?

  李開復:一是責任感,我在中國看到了許多有潛力的青年沒有將自己的潛力發(fā)揮出來,我看到了很多有潛力的企業(yè)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我也看到了很多高校和父母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在世界一流的學府、世界一流的企業(yè)所看到的和所學到的,用中國人易于理解、易于吸收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二是使命感,我出生于熱愛中國的家庭,受教于進步的美國學校,我是一個跨越中西文化的代表。我愿意做一個指路人,幫助中國青年遠離困惑,步入卓越。

  三是感情,在和中國青年交流的過程,我感到的不只是責任、機會和潛力,我感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無比的真誠,他們的真誠最讓我感動。



關鍵詞: 李開復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