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學縱橫談-2
成功之道,一看領導,二看管理。王永慶的管理有他勝人一籌、匠心獨運之處,他在臺塑持之以恒地推行的是所謂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臺塑管理模式”。 什么是“臺塑管理模式”?王永慶比喻說,以一棵樹為例,樹的上面有樹干枝葉,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與中根,連接中根的還有很多細根。樹的生長是靠細根吸收養(yǎng)分,經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樹,才能長得枝茂葉盛。而人們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葉,而忽略了看不見的根部。王永慶認為,經營企業(yè)應和樹有細根一樣,必須從最容易忽略的根源著手,才能理出頭緒,使事務的管理趨于合理化。臺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問結果”的求本精神。談到臺塑管理秘訣,王永慶自己則總是輕描淡寫地回答:“追根究底,實事求是,點點滴滴求其合理化”而已。這不就是常說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140285.htm
王永慶的管理智慧追根溯源,是來自中國的傳統文化、古代經典,而后加以發(fā)揚光大,活用于經營管理。他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追根究底”與“求本精神”,都是儒家經典――《大學》所垂示的“止于至善”。王永慶曾說:“我這一生中深深感覺,中國的哲學,一句可以終生利用的話,也就受益無窮。譬如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還有‘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要追求‘止’,即是根源,若未能追根究底,建立起一個道理的話,基礎便不穩(wěn)固,所以在‘止于至善’,由‘止’建立基礎,才能達到至善,才能定、安、慮、得。”
《大學》被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譽為“中國管理哲學的現代化應用管理大道”(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式管理的根本。如果說王永慶終身受用的“止于至善”是管理者追求的崇高目標,那么,《大學》另一倫理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導思想中,“修身”是明明德的過程,“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親民、止于至善的路徑,是管理者不二的人生抱負。王永慶的為人處世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而他的經營管理則接受了中國倫理文化,以修齊治平為人生導向,嚴于律己,注重道德修養(yǎng),在實踐中追求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儒家政治理想。
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臺塑集團形成了自己的企業(yè)文化,那就是:從“勤勞樸實、刻苦耐勞”到“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再到和下游客戶“共存共榮”、“回報社會、永續(xù)經營”。有人分析這一企業(yè)文化的特色大致可概括為四點:一是企業(yè)文化與制度建設、管理流程、信息化、績效考核等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二是著眼于從點滴做起,從每個崗位和每個員工做起,追根究底,持之以恒;三是堅持“勤勞樸實”的基本理念不動搖,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四是永不滿足,追求“止于至善”。
隨著企業(yè)的擴大,經營的多樣化,管理面日益增多,事無巨細都由老板一人唱獨腳戲、作主拍板是不可能的。企業(yè)的興衰,事業(yè)的成敗,關鍵在人才。對于訪求賢能,三國時代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可說家喻戶曉,而王永慶做得更加精彩,他走訪了五趟,才從大同公司請(實際是“挖”)到了后成為臺塑首席顧問的丁瑞鉠,這是王永慶的一步高棋,對公司未來順利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他還從不同單位請(挖)來了張錦文、季可渝、陳定國等優(yōu)秀人才,在臺塑集團擔負中堅領導工作,也都對公司作出了重大貢獻。(未完待續(x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