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自適應后視鏡針對騎行者的人性化設計

自適應后視鏡針對騎行者的人性化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2-21 來源:網絡 收藏

自適應后視鏡現(xiàn)在還處于想象階段,也許在未來某一天會成為真正的產品。這種高科技機動車后視鏡對于那些駕駛摩托車出門且經常改變駕駛姿勢的騎車人特別有實用價值;有很多人在騎摩托車的時候身體始終保持直挺狀態(tài),轉彎的時候也往往給人留下一種僵硬的感覺,對于這群人來說自適應后視鏡(SAM)就不是很有意義了,因為他們騎行過程中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對于其余的騎車人而言,這種充滿未來感的后視鏡會讓人感慨:為什么之前沒有想到這種人性化設計。


我曾經騎著摩托車參加過耐力賽,不過整個過程并不是很舒適,因為在行駛幾個小時后整個脊背都會出現(xiàn)酸痛感。如果對傳統(tǒng)座椅進行升級改造,在臀部受力地方增加一些凝膠靠墊或皮質椅套,我敢保證還會再參加一次這種耐力賽。很多朋友推薦選用更舒適的車型參加耐力賽,但是綜合上下坡、羊腸小道和高速路表現(xiàn),轉彎性能以及可裝載行李大小等因素,沒有哪款摩托車要優(yōu)于我的990 Adventure。摩托車的特性并不是本文的重點,而且任何一個人連續(xù)騎行6小時后,臀部都會逐漸產生酸酸的感覺。


騎行過程遇到的一位捷克年輕人教給我一個簡單的技巧,幫助減輕背部區(qū)域的麻木感。他每前行44公里,就選擇站立一小段時間來拉伸腿部和活動彎曲背部,然后重新坐下并盡量找到最舒適的位置。我嘗試了這種做法,發(fā)現(xiàn)非常有效,整個騎行過程也變得舒適很多,不過盡管如此一天的騎行結束臀部還是有些疼痛。整體來說,這項技巧還是很不錯的,騎行者利用腳部支撐柱偶爾站立起來,可以有效降低疲勞程度。

新技術需要習慣

不過選擇站立的時候,我將不再能夠通過后視鏡看到身后的交通狀況,坦白而言會讓人感到一絲恐慌。這種情況下,我經常轉頭向后看來確定沒有異常情況發(fā)生。一些人對我說:“當你在騎行時站起來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不到你,特別是你身材高大,站在摩托車上更為突出,所以他們會選擇主動避讓。”也許他們說的是很有道理的,但我還是無法完全信任其他駕駛者,而是寧愿不斷確認身后交通狀況。職業(yè)摩托車騎手也是如此,他們選擇不斷回頭觀察身后賽車的位置,以便防止碰撞。


調整姿勢后無法從后視鏡獲取信息的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夢幻般的自適應后視鏡想法因此應運而生。在我最近的一次騎行中,開始有了自適應后視鏡的靈感,覺得這種設計對幾乎所有騎手都非常實用;想象一下當你騎行的時候站起來休息放松,后視鏡快速旋轉到一個合適的角度,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身后的交通狀況,是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自適應后視鏡的實現(xiàn)基礎是在后視鏡中安裝電動機,并與中央處理單元連接,而該單元還要能夠接受來自傳感器的反饋信息。這種設計聽起來像科幻電影一樣,但實際上已經是可行的了,雖然我不是程序員或者工程師,但是相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完成設計的零部件也都是存在的。停車傳感器能夠預測出各種角度下與障礙物之間的精確距離,有些高精度產品的測量誤差甚至在1厘米范圍內。另外還需要微型加速器,可以安裝在手機上一個很小的空間內,該設備的測量精度也非常高。



關鍵詞: 針對人性化設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