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向左,雷軍向右
想當年,羅永浩為了做手機而拜訪雷軍,并對雷軍的產品品味嗤之以鼻時,估計并沒有考慮過,在他之前,另一位同樣草根出身,因手機而與雷軍結緣并擁有過一段蜜月期的黃章,已經與雷軍徹底翻臉。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703/345852.htm我們并不清楚雷軍是否因老羅公開質疑小米的品位而心存芥蒂,只知道,宣稱被雷軍剽竊了思路喝光了可樂的黃章,心里的石頭可能是很難放下了??紤]到討教者和被討教者的身份轉換,并且羅永浩當時應該是空手前往,并沒有帶可樂或者中南海香煙之類的伴手禮,我們也比較容易理解,雷軍和老羅的矛盾顯得不那么深刻。
比起同樣出生于1969年12月,同樣愛抽中南海香煙的張小龍,雷軍及其小米的命運不太順利;而不抽煙只喝可樂的老羅,如今可能是因為過勞肥,被卡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進退兩難,以至于要出來與另一位老羅談談人生,疏解一下長時間守著喬布斯墓碑帶來的心力交瘁。
作為一個曾經做過手機的產品經理,筆者當年在知乎上對老羅做機表達出了由衷的不看好。至于小米,近兩年手機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斷崖式下跌,遇到的麻煩似乎比老羅的錘子更大條一些。今天,復盤兩位以跨界著稱的老師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我們試圖還原一些手機行業(yè)背后的規(guī)律,為小米的一蹶不振,以及錘子的無法雄起,找到可能的解釋,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反轉機會。
手機行業(yè)不值得外行來做
我本人,對于2011年后新入行的手機行業(yè)玩家,是一貫看空的。四年前年在知乎,我有這樣的回答:
所以,無論老羅對于手機有怎樣的情懷和執(zhí)念,做手機對他而言,都是一個不亞于改朝換代的挑戰(zhàn)。從來只有時勢成就英雄,讓雷軍上天的風口,并不會再吹起一個噸位更大的、非科技行業(yè)的老羅。情懷和熱愛,并不能解決專業(yè)性和資源問題。當老羅以巨大的代價成為了一個手機行業(yè)的業(yè)內人士時,當年的時勢早已不存在了。對任何人而言,時間成本都是最大的成本。搭上了自己的名聲不算,還搭上了自己和一堆人的時間成本,老羅的損失可謂慘痛。沒辦法,逆勢而動,就是這樣的殘酷。
雷軍的機會和挑戰(zhàn)在哪里?
比起羅老師,雷軍老師的最大優(yōu)點是IT行業(yè)勞模出身,又用了幾年跳出一線做投資做思考,身經百戰(zhàn),見得多了,懂得順勢而為,懂得搞大新聞,和媒體談笑風生,雖然沒有悶聲發(fā)大財,也算悶聲裝大逼了。比起悶聲作大死的羅老師,雷軍老師真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們都以為小米是做手機的,其實人家是搞資本運作的。小米手機成不成不重要,用融來的錢投出一堆生態(tài)鏈企業(yè),東邊不亮西邊亮,總有一塊云彩會下雨的。
但是,問題也就出在這里。小米手機是雷軍整個戰(zhàn)略布局的基本盤,在生態(tài)鏈戰(zhàn)略尚未站穩(wěn)的時候,基本盤發(fā)生問題,事業(yè)是要出大偏差的。小米手機可以不賺錢,但市場份額一定要穩(wěn)牢,要成為整個小米生態(tài)鏈傳說中盤古開天地的關鍵一環(huán)。前有魅族叫板低端機,后有樂視成本倒掛沖擊高端機,抬頭有華為金立,低頭有OV逆襲,雷軍老師的戰(zhàn)略在制造業(yè)和消費類電子間搖擺不定,換言之,小米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來回飛奔,把守著喬布斯墓碑的羅老師眼都晃暈了。
要做好手機,有什么先決條件?
抽中南海香煙、喝可樂的人何止千千萬,用這個共性來總結一些人生的經驗,當然是玩笑話。但是,手機行業(yè)確實有一些看上去很詭異的規(guī)律可以總結。
我們不妨拿幾個手機行業(yè)較為成功的品牌找找規(guī)律。蘋果在進入手機行業(yè)之前,于2001年推出了iPod。魅族在進入手機行業(yè)之前,于2003年推出了魅族MX(mp3)。OPPO在進入手機行業(yè)之前,與2004年推出了第一代mp3產品。所以,老羅做機不順利,是因為沒有先做mp3?
蘋果從iPhone4開始采用自己的A系列處理器,也是從iPhone4開始蘋果手機才走入主流;三星從GalaxyS1開始采用了自己的蜂鳥系列處理器,于是Galaxy系列持久熱賣;而華為手機的翻身,也是從旗下海思半導體的處理器成熟開始。所以,小米現在后勁缺乏,是因為沒有自己的處理器?
其實,這兩種類型的企業(yè),恰恰代表了手機廠商的兩大流派:消費類產品派,和制造業(yè)技術派。為何做MP3起家有利于消費類產品派,因為通過MP3以及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可以為品牌做鋪墊,打造和鍛煉渠道代理商體系,有利于對消費者建立有效觸達;為何做處理器有利于制造業(yè)技術派,因為向供應鏈上游走(硬件和操作系統),有利于建立技術壁壘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解決供應鏈的瓶頸效應。至于蘋果,兩派合一,登峰造極天下無雙,但也搭上了創(chuàng)始人的性命,確實令人惋惜。
現在,大家覺得,小米和錘子,分別屬于哪一派呢?
左派的老羅,和右派的雷軍,一度搞錯了自己的位置
有多少人能意識到,當年蘋果干掉諾基亞,并非靠拿出了“更好的手機”。要說做手機,諾基亞確實已經登峰造極了。但是,比起諾基亞“能上網的手機”,蘋果做的是“能打電話的互聯網終端”。這種質的區(qū)別,導致諾基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際,連一款拿的出手的產品都沒有,如同冷兵器遇到了火器,直接KO出局。
技術派出身的雷軍,當年卻讓小米以產品流示人,貼近消費者,主打年輕化品牌和渠道短平快。但很可惜,用過小米的年輕人,有錢了并不會再換一臺高配版小米;靠小米賺到錢的黃牛,在缺貨溢價消失后也并不為小米所用。想走消費類產品派的路線,卻沒有在品牌和渠道上有所積累,這是小米最大的軟肋。
人文派出身的老羅,倒也沒有能力在錘子上搞出什么高科技,只好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做優(yōu)化。要命的是,消費者對手機的基礎功能缺陷是零容忍的,更不能容忍在2014年還有一款售價3000元以上的手機,存在信號差、發(fā)熱、卡頓、裝配工藝不穩(wěn)定的問題。缺乏核心技術壁壘的錘子,卻喜歡搞一些看上去很技術很炫酷的、一年也用不了幾次的黑科技,在品牌和渠道方面無所作為。
從小米以手機作為跳板全面進軍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動作來看,雷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產品右派。自由化、錯位競爭、劍走偏鋒、資本運作。而原教旨主義做產品的老羅,則是一位激進的產品左派,認為靠一些所謂的微創(chuàng)新可以打響一個品牌。可惜的是,造化弄人,每年給開源技術社區(qū)捐款的錘子,在技術上全面落后;而本該科技至上的小米,越做越像個“美的減去格力”的家電廠商。好不容易開始搞芯片,也只能和聯芯這種在業(yè)內毫無存在感的廠家合作。
小米和錘子,何去何從?
其實分析到這里,解決方案基本也出來了。但是,時間窗口畢竟過去了,故事講得太久,以至于讓聽眾失去了新鮮感,這個才是最可怕的。對于資本市場,耐心自是有限。對于參與創(chuàng)業(yè)的團隊,五年征戰(zhàn)已白發(fā),本來想做升天的雞犬,最后沒有升天只好作鳥獸散,給人以大勢已去的感覺。
對于小米而言,手機這個故事,可能確實是講到頭了。好在之前埋下的眾多伏筆,已有開花結果之勢,品牌也算站住了腳,不妨做做消費類電子行業(yè)的優(yōu)衣庫,繼續(xù)掙點小中產的錢,同時向供應鏈上游繼續(xù)深挖,在下一代技術換代來臨之前,看看有什么有潛力的好東西可以收入囊中。只是在此之前,產品形象還是要維持好,不要再做小米電視4A這種傻大黑粗如同蘇聯貨一樣的產品,則他日翻盤可以期待,畢竟隔壁的樂視,資金鏈捉急,沒準能被熬死呢。
至于錘子,鑒于M1系列銷量再次不堪,基本失去了被收購的價值,作為老羅,這幾年心力交瘁,可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不妨再找雷軍做一次深度交流,記得帶上煙和可樂,看看合并的機會,左右派中和一下,相信也算皆大歡喜。生意就是生意,作為企業(yè)家和成年人,拿得起放得下,也是一種美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