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前途無量的市場
美國NanoMarkets公司預測,2015年世界薄膜太陽電池生產電力可達26MW,占太陽電池總發(fā)電力的一半,銷售值超過200億美元。CdTe薄膜太陽電池2015年銷售值達87億美元,該半導體的優(yōu)點是光吸收系數和能帶隙都高,原先擔心的環(huán)保問題現(xiàn)在看來也很小,是有前途的產品。CIS/CIGS太陽電池盡管存在價格高和制作困難等問題,但具有比硅系節(jié)省原料、壽命長、發(fā)光效率高等優(yōu)勢。預期2015年銷售值也可達到50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92470.htm未來開拓
太陽電池上世紀50年代發(fā)明于美國,由于價格過高,常人根本無法使用,70年代以石油危機為契機,從日本的Sunshine計劃開始,各國相繼制定國家計劃,不斷為下降成本而苦苦奮斗。上世紀80年代日本廠商率先將太陽電池用于電子計算器,90年代研制出轉換效率超過10%的太陽電池模塊,成本也有一定下降,1992年完備了法制之后,大陽電池板便出現(xiàn)在了私人住宅的屋頂上。但直到現(xiàn)在,大約1個3kW的系統(tǒng)仍需2萬美元,價格依然不菲,難于推廣。
因此,各國政府為推廣使用都須有促進計劃,制訂優(yōu)惠政策(包括經營電力公司稅收優(yōu)免)至關重要。同時以此來推動生產,降低制造成本,以便大量普及。從技術層面說,一要使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再提高4~10倍,二要成本再降百倍,三要提高使用壽命,從20年到50到100年。
世界太陽電池生產集中在日、美、歐之手。日本是生產最多的國家,2004年的產量獨占世界半壁江山,2007年在歐美競爭、亞洲各國相繼崛起之后,日本產量下降。
據估計,世界目前已有近200家公司生產太陽電池,但生產設備廠主要在日人之手。近年韓國三星、LG都表示了積極參與的愿望,中國海峽兩岸同樣十分熱心。據報道,臺灣2008年結晶硅太陽電池生產能力達2.2GW,以后將以每年1GW生產能力擴大,當年并開始生產薄膜太陽電池,今年將大力增強,臺灣期待向歐洲“太陽電池大國”看齊。2010年各國及地區(qū)有1GW以上生產計劃的太陽電池廠商有日本Sharp,德國Q-Cells,Schott Solar,挪威RWE Solar,中國Suntech Power等5家公司,其余7家500MW以上生產能力的公司一大列于下表2。
表2 世界主要太陽電池生產大廠
資料來源:Seni.FPD World 2008年
近年世界太陽電池市場高歌猛進,一片大好,但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帶來的經濟危機,同樣是壓在太陽電池市場頭上的一片烏云,主要企業(yè)如德國Q-Cells的業(yè)績應聲下調,預年今年世界太陽電地市場也會因需求疲軟、石油價格下降而競爭力反提升等不利因素而下挫。但與此同時,人們也看到美國奧巴馬上臺后即將施行Green New Deal政策,包括其內的綠色能源計劃可有1500億美元的補助資金,日本也將推行補助金制度來繼續(xù)普及太陽電池的應用。展望未來,困難只是暫時的,太陽電池作為可再生能源必將大放異彩,榮景可期,這是大勢所趨,無可違抗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