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英特爾、臺積電、三星14/16納米的區(qū)別
近日合作媒體《天下雜志》一篇〈臺積電真的超越英特爾?大客戶這樣吐槽……〉討論臺積電、三星的技術節(jié)點數(shù)字恐怕做過美化的問題引起不小的關注,這樣的問題其實在先前即為半導體業(yè)界所持續(xù)論戰(zhàn),并在蘋果A9芯片門事件,iPhone 6s A9處理器分由臺積電、三星代工時討論來到最高峰,以實際情況而言,臺積電、三星制程技術真的跟英特爾差很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07/294501.htm半導體三雄納米制程到底在爭什么?
臺積電、三星與英特爾的先進制程競賽打得火熱,在目前14/16 納米之后,制程戰(zhàn)一路來到了10 納米。這些數(shù)字背后的意義其實指的是「線寬」,精確一點而言,就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的閘極長度(Gate Length)。
場效電晶體用閘極來控制電流的通過與否,以代表0 或1 的數(shù)位訊號,也是整個結構中最細微、復雜的關鍵,當閘極可以縮小,電晶體體積也能跟著縮小,一來切換速度得以提升,每個芯片能塞入更多電晶體或縮小芯片體積;再者,當閘極長度愈小,閘極下方電子通道愈窄,之間的轉換效率提升、能量的耗損也能降低,收減少耗電量之效,但當閘極太薄,源極與汲極距離愈靠近,電子也可能不小心偷溜過去產(chǎn)生漏電流,加以也有推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制程微縮難度愈來愈高;臺積、英特爾與三星群雄間爭的你死我活的原因。
(Source:Hightech科技臺灣)
三者14/16 制程節(jié)點數(shù)字都灌水?
包含半導體芯片和系統(tǒng)還原工程與分析廠商ChipWorks、Techinsights 與半導體分析廠商Linley Group 都對臺積電、三星、英特爾16/14 納米做過比較。
從Linley Group 與Techinsights 實際分析的結果,包含英特爾、臺積電與三星在14/16 納米實際線寬其實都沒達到其所稱的制程數(shù)字,根據(jù)兩者的數(shù)據(jù),臺積電16 納米制程實際測量最小線寬是33 納米,16 納米FinFET Plus 線寬則為30 納米,三星第一代14 納米是30 納米,14 納米FinFET 是20 納米,英特爾14 納米制程在兩家機構測量結果分別為20 納米跟24 納米。
(Source:Linley Group)
(Source:Techinsights)
英特爾技術真的依然狠甩臺積、三星?
調研The Linley Group 創(chuàng)辦人暨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nap,在2016 年3 月接受半導體專業(yè)期刊EETimes 采訪時,也透露了晶圓代工廠間制程的魔幻數(shù)字秘密,Gwennap 指出,傳統(tǒng)表示制程節(jié)點的測量標準是看閘極長度,但在行銷的努力下,節(jié)點名稱不再與實際閘極長度相符合,不過,差距也不會太大,Gwennap 即言,三星的14 納米約略等于英特爾的20 納米。Gwennap 認為,臺積電與三星目前的制程節(jié)點仍落后于英特爾,以三星而言,14 納米制程稱作17 納米會較佳,而臺積電16 制程其實差不多是19 納米。
但美國知名財經(jīng)部落格The Motley Fool 技術專欄作家Ashraf Eassa 從電子顯微鏡圖來看,認為英特爾、三星甚至臺積電在三者14/16 納米制程差距或許不大。Ashraf Eassa 對比英特爾14 與22 納米,以及三星14 納米的電子顯微鏡圖,其指出,英特爾14 納米側壁的斜率要比22 納米垂直,根據(jù)官方的說法,這能使英特爾的散熱鰭片(fin)更高更瘦,以提升效能。
(Source:The Motley Fool)
而三星14 納米制程電子顯微鏡圖相較起來,和英特爾14 納米制程還比較相近,加以Ashraf Eassa 用臺積電宣稱16 納米FinFET Plus 能比三星最佳的14 納米技術在相同功率下,效能能比三星提升10% 來推測,臺積電16 納米FinFET Plus 的晶體管結構應與三星相差不遠,甚至鰭片(fin)會更加細長。
(Source:The Motley Fool)
然而,線寬并非衡量半導體制程的唯一條件,也并非半導體廠技術能力的唯一評定標準。
就像調研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創(chuàng)辦人暨執(zhí)行長Handel Jones 所言,沒有一項單一的測量方式就能評定技術的效能、功耗以及電晶體密度。Jones 進一步指出, M1 金屬層間距是重要的,但局部互連(local interconnect)也可能影響芯片閘的密度與效能,閘極間距對閘極密度重要,但散熱鰭片(fin)對性能影響同樣甚巨。
另外,耗電量的不只是閘極長度而已,包括:材料種類、元件結構、制程品質等等都會有影響。也因此,分析師們對英特爾、臺積電、三星制程技術孰優(yōu)孰劣仍是莫衷一是。Gwennap認為,如同14納米制程,英特爾10納米制程同樣會優(yōu)于臺積電和三星;Jones覺得英特爾與臺積電到了10納米制程效能應能旗鼓相當;VLSI Research執(zhí)行長G. Dan Hutcheson則語帶保留指出,臺積電10納米將大幅超越英特爾14納米節(jié)點,但其也稱英特爾14納米節(jié)點目前維持了兩年,臺積電已發(fā)展到10納米與7納米計畫,正以比其他廠商都還要快的速度在前進。
從幾位分析師的說法,可以看出英特爾在技術上仍有所領先,但領先的幅度已慢慢縮小,而對客戶而言,看的更不僅僅是技術領先與否,包含良率、耗電量等因素都在考量范圍之內,而非只有制程一項因素而已。如果光從數(shù)字就可評斷,那在先前蘋果A9 芯片門事件也不會因此而鬧得沸沸揚揚了,畢竟三星的制程數(shù)字是優(yōu)于臺積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