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鐵電存儲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結構

鐵電存儲器工作原理和器件結構

作者: 時間:2012-04-03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1T2C)、1晶體管-1電容(1T1C),如圖3所示。2T2C結構由于每一位都有兩個相反的電容互為參考,因此可靠性比較好,但是所占面積太大,不適合高密度的應用。晶體管/單電容器結構可以像DRAM一樣,使用單電容器為陣列的每一列提供參考。與現(xiàn)有的2T/2C結構相比,它有效地把內存單元所需要的面積減少一半。這種設計極大地提高了的效率,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1T1C結構的集成密度較高(8F2),但是可靠性較差,1T2C結構是這兩種結構的折衷。

目前,為了獲得高密度的存儲器,大多采用1T1C的結構。

此外,還有一種鏈式結構也被采用,這種結構類似于NAND的結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獲得比1T1C更高的存儲密度,但是這種方法也會使得存取時間大大增加。Chain FeRAM (CFeRAM)結構如圖5所示。

5 存儲器讀寫過程

根據(jù)內存單元的極性狀態(tài),電荷電量小則為“0”,電荷電量大則為“1”。這個電荷轉化為一個讀出電壓,小于參考電壓則為“0”,大于參考電壓則為“1”。由此讀出所存儲的信息,見圖6。

進行讀操作時,升高字線電壓使MOS管導通,再使驅動線電壓升高為VCC,從而存儲電容的不同電荷將部分分配到位線寄生電容中去,于是BL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電壓,從而鑒別出數(shù)據(jù)。進行寫操作時,升高字線使MOS管導通,驅動線加一脈沖,從而將位線上不同數(shù)據(jù)存入鐵電電容的兩個不同穩(wěn)態(tài)。

通過加一個正電壓或者一個負電壓,這兩種電壓能夠使電容變成兩個不同的極性,通過這種方式把信息寫入內存中。

6 鐵電存儲器的

目前鐵電存儲器最常見的是Planar(平面式)和Stack(堆疊式)結構,兩者的區(qū)別住干鐵電電容的位置還有電容與MOS管互連的方式。在Planar結構中,將電容置于場氧上面,通過金屬鋁,將電容上電極和MOS管有源區(qū)相連,工藝相對簡單,但單元面積較大;而在Stack結構中,將電容置于有源區(qū),通過塞子(Plug)將電容下電極和MOS管源端相連,需要CMP工藝,集成密度較高。另外,Stack結構可以采用鐵電電容制作在金屬線上的做法,從而減少鐵電電容在形成過程中對工藝的相互影響。兩種結構示意圖如圖7和圖8所示。

Planar結構的工藝相對簡單,其隔離采用LOCOS結構,且平坦化不需要使用CMP。而Stacked結構的集成度較高,但是所用工藝相對先進,隔離采用STI,平坦化需要使用CMP,導線可以使用Cu。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結構,是采用鐵電材料作柵極,這樣的器件能夠完全消除讀出的破壞性問題,而且從理論上來說也更加節(jié)約面積,能夠實現(xiàn)更大的集成度。但是這種結構目前還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數(shù)據(jù)保存能力很差,目前報道的最好的數(shù)據(jù)保存能力也只有一個月而已,所以距離實用還很遙遠。圖9是這種結構的示意圖。

目前鐵電存儲器的線寬在0.5μm以上的時候一般都采用Planar結構,在0.5μm以下的時候一般都采用Stack結構。

7 總結

鐵電存儲器是新興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它的起步比較早,率先實現(xiàn)了產業(yè)化,由于其具有功耗小、讀寫速度快、抗輻照能力強的優(yōu)點,在一些需要快速存取、低功耗和抗輻照的小規(guī)模存儲領域有市場。但是鐵電存儲器也存在集成度提高比較困難、工藝沾污較為嚴重、難以和傳統(tǒng)CMOS工藝相互兼容的缺點,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存儲器相關文章:存儲器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鐵電 存儲器 工作原理 器件結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